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解釋往生咒

我們每一次念《阿彌陀經》,後面都有加念三遍的往生咒,今天我們就來解釋:「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1]這就是這咒的名稱,也就是我們通常習慣上所講的往生咒。根據「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蓮池大師所著作的往生咒本來不是屬於《阿彌陀經》的,但是往生咒也是以密法專修淨土,蓮池大師就將這個咒附在《阿彌陀經》後面,這也是有他特別的用意。因為在每一段經文後面,一段的注解都是稱理,就是禪宗講的心性。稱理就是稱性而談,是屬於禪宗的方法,因為講經有的是從事相契入理體,有的是從理體顯示事相應用方法,而大師注解的方式就是禪淨不二。經的後面加往生咒,他意思是顯密不二,從這裡才能看出淨土宗實實在在無比的圓融。不過自古至今很多注解,都沒有這個體例,這是蓮池大師他老人家一番的苦心,無非是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信解,每一個人都能夠念佛求生淨土。

下面有一段文說:「以咒附經,經得咒而彌顯,以經先咒,咒得經而愈靈,相交為用」。看這段文,大師的用意已經明顯說出來,往生咒附在經的後面「經得咒而彌顯」這句是怎麼說法呢?我們必須要知道,佛在世說法是應眾生的根機而說的。如果佛為初機的人說,就說得很清楚說得很簡單,讓初機的人能夠接受。佛若向大乘根機的人,有聰明、智慧、領悟力很強的人,佛的說法就相當的深度,往往我們看到很不容易理解,很難體會,在一般說大乘經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還有一些鬼神,天龍八部也來參加這個法會,那麼佛為我們說法是顯說,用我們的言語說,我們才聽得懂,這些鬼神,除漏盡通以外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通),漏盡通他們沒有,漏盡通是阿羅漢才能夠證得,其他五通,鬼神都有。所以這些鬼神能夠聽懂(得)我人間的言語,他們非常歡喜聽佛講經說法,佛在一部經講圓滿之後,往往會用咒語,說一些咒語。咒語實在講並不是印度話,不是梵文,咒語實際上就是鬼神的言語,那麼佛說幾句咒語,就是對那些來參加法會的鬼神,用他們的話說幾句,對他們來講是非常親切感,有這個含意,內容實在說就是經裡面的鋼要,所以咒是經的密說,經是咒之顯說,內容其實是一樣,一個說的很詳細,一個提鋼契領,好像講幾條科目一樣,是這個意思。所以佛說法是應機的,那麼這個密咒就在佛經裡面成為一個特別的體例,這是一般在印度文學裡也沒有的。鬼神對一般的人來說有感應,善神對人有感應,邪神惡鬼對人也有感應。不過,其中吉兇禍福差別就很大了,是不是念咒就有感應呢?念咒是一種方式,但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我們現代名詞所講的「心電感應」。

中國古代所說的「誠則靈」,不過這誠的後面到底是善是惡就不一定了。單單講「誠」,誠裡面沒有善惡,可是誠後面這個眾生的願求就有善惡了。有人的心地很慈悲,為了求一切眾生的善福,這個心是善良的。有的人求鬼神,只是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怕傷害別人,可是他也是誠心去求,但那個心就不善了。所以誠能感諸佛菩薩,能感一切善神,也能感一切惡神。因此這個感後面那個願求就有善惡,就有吉兇禍福,這個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那麼經與咒合起來等於說:顯密圓融。所以經的意趣就能較(夠卡)明顯。話雖是這麼說,可是真正要經意顯露,如果我們的心不真誠清淨,就顯露不出來,為什麼?開經偈第四句:「願解如來真實義」。要怎樣解?(光)只是想解,是沒辦法的,我們多聞、多研究、多思惟,是不是能解。嚴格說起來,是不能解。什麼原因呢?因為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他的真心自性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沒有加一絲毫分別想像,但我們是用分別心,用思考的心要去求了解,怎樣(麼)能夠得到如來的真實義呢?用的心不相應嘛!好像水源,人家的水源是清水,我們的水源是濁水。我們的濁水流到清水,清水也變濁了,我們是錯解了如來的真實義,曲解了如來真實義,沒有能夠真正理解。那麼要想理解,是用什麼辦法呢?要用清淨心,不是用妄想分別心。佛心是清淨的,我們的心也是以清淨的,佛的意思你就能夠理解,你就懂了。我們的心跟佛的心一樣,我們的解跟佛的解才能夠相應。總說一句,一定要修定,淨宗《無量壽經》的經題,上面教我們修行的三大綱領:「清淨、平等、覺」這三大綱領我只要抓住一個就行了。比喻我們修清淨心,心若清淨當然就平等,心不平等絕對不會清淨,心不清淨決定不可能覺。所以這三個是圓融相通的。從平等入門也可以;從覺入門也可以,但是對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從清淨心入門比較方便,比較容易。所以淨空法師勸導大家入佛門先讀一部經,讀三年,其它一切經都放下,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為了修清淨心。念一部經心容易清淨,念多了頭惱就紛亂了,因為念經看經的目的,是要依照這本經,佛指導的方法去實行,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念多看多了就會混雜,不知走那一條路線。換一句話說,你什麼好處都得不到。我們佛門講功德(功德和福德不一樣,這等以後再講清楚),功是功夫,德是什麼?德是清淨心、平等心、開智慧。覺就是開智慧,你心裡妄想、執著、分別那麼多,你修得再勤勞,煩惱還是一大堆,妄想一大推,智慧完全沒有,實在說這是修行不得到方法。修行人不但世間一切要放下,放下不是叫你什麼都不做,是去做了後心不執著,是放下心裡的執著,就是佛法也要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裡面修戒定慧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了後,再去求了解,這個解才是正解。就不會曲解,不會錯解,你若沒有根本智,心不能清淨,不要說你看經會曲解,聽經也會將意思聽錯了,可見重點是在用心。我們若想要「經得咒而彌顯」,一定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佛在許多經論告訴我們,十法界的心行,十法界(四聖: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他們用的是什麼心?這一點很重要。下面舉佛法界與菩薩法界來講。佛的心是清淨平等,《無量壽經》題目就是清淨、平等、覺,我想要學佛,想要修淨土。淨土是凡夫直接成佛的一個法門,我們讀經持咒念佛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是人人本有,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是本性。菩薩的心行是六度,菩薩絕對不為自己,如果為自己,這個人決定不是菩薩。《經剛經》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就說得很明白了,菩薩絕對無為自己,他的起心動念都是想著一切眾生,跟大眾接觸一定符合六度的原則。
六度簡單說第一、布施,只要眾生有要求,他就能夠滿眾生的願。第二、持戒,就是守法,菩薩一定規規矩矩,一定依照正確的方法去教化眾生,不會標新立異,凡是奇奇怪怪的事情,像現在最轟動的、會發光的宋七力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惑眾的事情,這絕對不是菩薩所做的。第三、忍辱,有耐心,忍辱度瞋恚,培養慈悲心,不會有怨恨報復的心。第四、精進,進是進步,天天求進步,精是純而不雜,它表現是一門深入。菩薩一定給眾生做一個最好的榜樣,像觀世音菩薩他修耳根圓通,連他的名字都符合他的法門,觀世間的音聲,尋聲救苦,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利,他就利用音聲度化眾生,他修持的方法就是反聞聞自性,這個比較不容易了解,可以參看《華嚴經》二十五圓通,另外有一位大勢至菩薩,他修念佛圓通,〈圓通章〉裡面有一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教人念佛最好的方法。第五、禪定,有定力的人絕對不受外面境界所引誘,內不生煩惱,外不受誘惑,這是定。最後一個般若,就是理智,我們所講的理性,菩薩不會感情用事,非常的冷靜,對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菩薩決定符合這個原則。所以我們對佛法,若真正有稍微一點深入,眼睛要放亮,修行人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得,因為現在冒牌的佛教的很多。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所謂:「煩惱輕,智慧長」相貌一天比一天圓滿、光明,因為「相隨心轉」,所以從他的容貌威儀能夠看出來,那是不能裝的,自自然然的,如果看到這個修行人,說修得很好,一看面上無光彩,威儀不雅,就曉得他就是非常用功,也是走錯道路,他的修行不如法,佛法若真正有契入,是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的表現是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這是他真正得到法喜,他的功夫有得力。如果學佛以後,不但煩惱沒減輕,又感覺得一天比一天苦惱,就要好好反省檢點,不是佛法的錯,是自己對佛法不契入方法。

「以經先咒」先講經再說咒,佛在人間說法當然先照顧人,鬼神後來再照顧,主要是為人說法,鬼神是旁聽,所以他們是附帶不是主要。如果佛在天上說法呢?那就以天神為主,既然佛在人間說法,當然經在前,咒附在後面,「咒得經而愈靈」。我們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的目的。第一種是要求根本智,這種的讀法是恭恭敬敬,經本翻開,從如是我聞一直念到最後信受奉行,念得一字都沒念錯,一句都沒念錯,字字句句分明,不去求解,恭恭敬敬的念,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懷疑,這種的讀經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所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的無知,如果讀經的時候,想這一句是什麼意思?那一段怎樣解釋?那就錯了,你讀經的目的就破壞了,你是將經典當作世間的書去讀,那個得不到效果。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讀經就是修定,讀一個小時就是修一個小時的定。

修定的方法很多,禪宗是打坐,觀心或參話頭,許多方法。教下呢?都是用讀經的方法,淨土宗用念佛,有時用讀經。密宗是用持咒,這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們,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統統都是修定,所以修定的方法門徑太多,我們只要選一種適合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我們修起來很方便就可以。所以說讀經是修定,跟禪堂裡面打坐沒有什麼兩樣?但絕對不能夠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讀兩個小時,修兩個小時,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的方法,就深入一層,隨文入觀,這必須已經得到根本智,已經得到定,才有這個能力,沒有得到定,就沒有這個能力。得定了以後,能夠將經裡面,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比喻說:讀《阿彌陀經》就到了極樂世界,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跟自己的身心融成一片,那個境界就高了,利益就非常非常大。所以說「咒得經而愈靈」。咒是密說,經是顯說。無論是經是咒,統統跟自己心境融成一片,這是真正的功夫。我們的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完全融合成一片,這是第二種的讀法。可是我們現在恐怕大多數的人,這兩種的讀法都沒有。所以學很多功夫都不得力(利益),原因在那裡?不會用心。方法搞錯了,我們聽經,每聽一遍,提醒一遍,薰習一遍。但煩惱的習氣太大,我們這一點薄弱的薰習抵不過,境界一現前馬上就迷倒了,不但在一般的境界迷,正在讀經也是迷,正在念佛也迷,妄想一大堆,這就難了。所以蓮池大師講「交相為用」就是經咒相交相成,這個方法非常的好。

「往生咒」不是出在《阿彌陀經》,也不是出在《無量壽經》,淨土三經都沒有,它是出在〈不思議神力傳〉。「持此咒者,滅罪往生」佛說的很清楚、很明白,若是專修這個法門,專持往生咒,確實能夠滅罪,確實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佛說的不錯,在五經讀本裡面,經上說的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感應阿彌陀佛現前,過去有一位張齡老居士,現在不在了,我們在大殿柱子那對聯就是他作、他寫的。總統的紀念歌也是他作的,他是以前老總統的秘書是一位才子,他們夫妻兩個,早年淨空法師講經,可以說一次都沒有缺席,每天都去聽,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能夠感應佛現前,他就每天認真每天念,念到滿三十萬遍,他告訴法師,法師呀!不靈呀!佛沒有現前,什麼感應都沒有,這個造的罪就很重,為什麼呢?造謗法的罪,不是咒不靈,是他不如法,當你念這個咒,先問罪有滅沒有?若無滅罪,怎能感佛現前。罪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就是罪,若一天到晚口裡都是在念咒語,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都不生了,這樣罪就滅了,三十萬遍的往生咒是要相當長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當中,你不起一個妄念,就是我們經上所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那才有路用,才有感應。如果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這就不如法了。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這個的關鍵所在。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說的太好了,不但是淨土修行的秘訣,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也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無論修學那個法門,都不會有(無法度)成就。無量的法門,特別是大乘法門,目的是在「明心見性」,淨土宗的「理一心不亂」,就「明心見性」,跟禪宗講的名詞不一樣,但是境界完全相同。他們說大徹大悟,見性成佛,淨宗講理一心不亂,實報莊嚴土往生,就是見性成佛。可見那個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心。禪宗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心裡要一物都沒有,這個心才清淨心現前。如果誤解以為我現在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那是無明,將無明當作「本來無一物」又搞錯了。所以這是一絲毫都不能錯會,佛的心清淨,確實沒有一個念頭,雖然沒有一念頭,但是他沒有一樣(項)不清楚。「寂寂生生」寂是清淨寂滅,生是照的清清楚楚,沒有一樣(項)不明瞭,那才是「真性」,寂是不落在「妄想」裡面,生是不落「無明」裡面,兩邊都不落,這才叫真心。我們凡夫很糟糕,不是妄想那邊,就是無明這邊,總搞不清楚這是我們修功夫很困難得力,很困難有成就的因素。那麼我們讀經就是依照這個原理所採取的修行方法,譬喻說:我們念《阿彌陀經》不長,我們讀時,讀的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就是不落無明,讀經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心地清淨寂滅,那個方法就用對了。讀經不能分別,不能有妄想,不可以想經的意思,這個很重要,所以讀經是真正的修行。前面有說過,在讀經的時候,能夠同時修戒定慧,當你在讀經的時候,不會犯規矩,守法這就是戒,你的心一定在經文每一字、每一句上面,沒有妄想即是定,而念得字字分明一字都沒有念錯,就是慧了。
十大願王「廣修供養」,如法修持,這才叫做真供養,我們曾經講過,有一些人迷惑顛倒,認為讀經是讀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看到我真認真就保佑我,所以我天天念經給他聽,這是糊塗,這是大錯特錯了,本來這是修行非常好的一個方法,我們不會用這個方法,錯解這個方法,所以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所以滅罪要曉得什麼叫做罪?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就是罪,讀經、持咒真正有得到效果的時候,那麼妄想少了,煩惱輕了,這就是你罪業滅掉的現象,三十萬遍的往生咒念了後,確實能夠達到相當清淨心的程度,就是平常所說的,縱然不能到一心不亂,至少也到功夫成片,有這種功夫就決定往生是沒問題,但是我們自己不會用功,今天往生咒念一千遍了,就記起來了,我念了一千遍,明天我又念了兩千遍了,是為記數,這樣念的心裡參雜這麼多的妄想,參雜這麼多的欲望,尤其是求感應的心,求神通的心那麼切,不過這還算不錯了,沒有遇到妖魔鬼怪,現在的人都喜歡求感應神通,凡是求神通,求感應都很容易被魔所擾亂,被妖魔鬼怪所欺騙,這包括神棍等等,妖言惑眾之類。其實滅罪往生是真正有這個功效,有這個功德。所以往生咒以「拔業障,生淨土為名」。
「陀羅尼」是梵語,翻作中國的意思,叫做「總持」意思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鋼領,佛法的鋼領。其次解釋「業障」我時常聽人家說消業障,如果業障這兩字都不知道的話,到底要消什麼?現在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都希望消業障,我有業障這一類的話,但是問他什麼叫業障?他說不出來,說不出來是要消什麼呢?一定要清清楚楚知道他是什麼。障就是障礙,障碍什麼呢?就是障碍了真心,障碍了本性,真心本性被障碍,這個障碍就真愛重。什麼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什麼?業指事業。那個人不喜歡做事業?希望自己的事業做越大越好,其實事業做越大障礙也就越大,煩惱也就越大了,「人」生下來很可憐,你看一入學讀書,學校發的作業簿,他就作業了,從一入學開始,一直作到死都作不完,你看這就是造業呀!所以人為什麼不能出六道輪迴,就是他的造業,從來沒有終斷過,拼命在造,造善業三善道投胎,造惡業三惡道去受報,這樣六道輪迴,那一天我們能夠不造業,就能停止輪迴的苦報。

「業障」有三大類,業障實在講有無量無邊,這三大類是平常經上所講的惑、業、苦,惑是迷惑,也就是煩惱業,是造作,苦是受報,那麼這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我們時常念願消三障諸煩惱,就是指這三障煩惱)我們不說細的,說粗的,細的很不容易知道,粗的呢?「百法明門論」自《瑜伽論本事分》中略錄百法之名數成為《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裡面所講的二十六種煩惱,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二十個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忱、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造成了六道輪迴,假使這二十六個煩惱都斷了都沒有了,六道裡面找不到你了,所以說能造六道輪迴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煩惱是障,它本身就是障碍,心裡面有煩惱,外面就造作,上一次我們解釋懺悔偈的時候,曾說過煩惱是由什麼去造作?是由身口意去造作,身體的動作是身在造業,言語是口在造業,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所以煩惱表現在身口意三業上來發揮,就起作用,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時時刻刻要有警覺,依照佛的教誡,不造惡業。那麼既然有造作,後面一定有果報,善因就有善果,三業道的果報。惡因一定有惡報,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都沒有辦法脫離輪迴,都在六道裡面輪打滾,而且是一世不如一世,什麼原因呢?我們造的惡業比善業多,一生一生一世一世累積起來,都是往下沉,不會往上浮,這個事實只要我們頭腦冷靜想看看,不要想久遠,想今天從早到晚,我的起心動念,我起了多少善念,起了多少惡念,你就會曉得了。什麼是善念?什麼是惡念?簡單說為一切眾生的,為大眾利益的是善念,為自己、為個人、為我一家人的(自私)是惡念,你起的念頭到底那一種念頭多?如果是為自己的念頭多,那麼換一句話說,你就往下沉,你不是往上面浮,這就說明了六道輪迴的可怕!我們在六道裡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這是事實的真相,不可以不知。

下面這次往生咒是根據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所說解釋,大師說:「今言業障」明明是三障,可是他沒有說拔三障得生淨土,只有說拔業障,得生淨土。因為若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若不造業就不會受報,所以業在中間就能夠將上下都連貫起來,因此以業障攝前後最合理。他說:「煩惱者業之因,報者業之果,業必有因,業必有果,故攝二障」。這是講以業障將前面這個煩惱跟後面的果報,統統包括在裡面了,大師又說:「除障貴除其本,如根絕不生芽,芽不生,則枝葉華果,悉不生故。」除障有人在枝葉上除,有人在根本上除,那麼這就看人的根性了,上上根的人,利根的人,他知道從根本修,從根本下手,中下根的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修。所以佛就教他們從枝葉上修。比喻一棵樹,這顆樹我們不要的時候,聰明的人從樹頭(根)挖,樹頭一挖,樹就能夠搬走,那笨的人,不要的時候,先將樹葉、樹枝一枝一枝剪下來,然後鋸樹幹,最後才挖樹根(頭),這樣多費事、多費時間,這種在佛法中講,叫作漸修,漸修就是用這種的方法。頓修的方法,是從根本下手,禪宗就是從根本,但這要曉得他們還有分南北兩大派系,神秀大師所接引的對象,雖是大乘根性,但還是從枝葉上修。六祖惠能大師這一派,他是從根本上下手,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淨土宗是從根本修,密宗裡面有從根本也有從枝葉的,所以成就不一樣。淨土宗不管是什麼種根性,統統從根本修,為什麼?,因為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根本中的根本,上根人用這個方法,下根人也用這個方法。文殊、普賢菩薩用這個方法,阿鼻地獄的眾生也是用這個方法,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可以說是理上有分別,事上沒有分別。看《無量壽經》就知道,事上平等的,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事上平等,我們這個世界每一個人,個子(體格)高矮不一樣,相貌也是不相同,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體格都一樣高大,相貌完全一樣,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在《無量壽經》講的很清楚明明白白。所以那個世界叫做平等的世界,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三輩九品。因為各人所證的理有深淺之別,所以理論上講不平等,但事上是平等,事上為什麼平等?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老實說我們帶業往生,煩惱沒有斷,怎麼可能平等呢!絕對不能平等,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是真的不可思議。是十方諸佛一切剎土裡面所沒有的,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如果這生輕易放過了,想以後再遇到那就非常非常的難得,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除障要除本。「今此咒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本也」。所以持咒你要懂得,如果持這個咒真正的能把自己的妄想雜念伏住了,這叫持咒,這叫做功夫得力,假使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不要說三十萬遍就是三百萬遍、三千萬遍也沒用。就像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用,為什麼?你持得不如法,你不會用心,佛法的修學無論是那一個法門,那一個宗派,最要緊是會用心,這個很重要,不會用心模仿那個樣子,只有外表沒有實際的內容,是不能成就的。佛法是講求實質,實在講並不重視外表,如《不思議神力傳說》:「日夜各持三七遍,滅五逆謗法等罪是也」。三七是二十一遍,往往有些人看到這個,心裡生起疑惑,這往生咒不長呀!每一天早上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不困難呀!五逆謗法是極重的罪,要墮阿鼻地獄的呀!這樣可以滅罪嗎?這是真的嗎?你們說真的還是假的!大家可以試試看。張齡居士念三十萬遍沒效,其實佛說的沒錯,是我錯解了如來真實義,早晚課誦是佛弟子(最底限度)每天要做的,早課的用意是提醒我們,我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要遵守佛菩薩的教導,所以早課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那些作到,有那些沒作到,做到的要繼續保持,沒做到的做錯的要改過自新,要認真懺悔,這才叫做早晚課,不是早晨念一次經咒給佛菩薩聽,晚上再念一次給他聽,我們自己的言語造作、思想行為與經訓根本就不相關,這種的早晚課,老實說是有罪過的,什麼罪過呢?早晨騙佛菩薩一遍,晚上又去騙一遍,天天騙佛菩薩,這個罪過就重了,若明白這個意思,你就曉得早晚課的意義了,早晨念二十一遍念得身心清淨,要把這個清淨保持一天,不是說念完就沒事了,這才是叫做持往生咒。如果你學了後,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應用,那你學就沒有用處了,就不符合「學以致用」這句話。晚課再有二十一遍,夜夢不顛倒,日夜身心清淨,若這樣三十萬遍怎麼不往生呢?怎麼不消罪業呢?所以不是佛菩薩的錯,是我們將意思解錯了,以為經上講的早上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就可以了,五逆謗法的罪照做沒有關係,念二十一遍往生咒就抵消掉了,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這叫做大邪見。邪知邪見這一點我們要曉得。經咒佛號確實功德威神不可思議,我們修行人都是錯解了意思,都是做形式表面沒有認真實際在心地上下功夫,果然在心地上下功夫,那個收穫是沒有法子能形容,所以佛法的利益不是將來才得到的,是現在就得到,你的境界完全轉(改)變,跟過去沒有學佛絕對不一樣,跟一般世間的人也不一樣,確確實實契入佛菩薩聖賢的境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多快樂呀!真實的享受,你不入這境界,這個利益你得不到,這種的歡喜你也得不到。讀經、持往生咒、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都可以、都能達到這個境界,不過就是要你會用功,如理如法修行,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要懂得,要與理相應,經典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要明瞭、要將它做到與法相應,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你才能得到。大師又說:「得生淨土者」這下面解釋怎樣才能生淨土?「輪迴娑婆,皆有業障」,「業障既空,穢土種滅」這是知道輪迴生死的因在那裡,在造業。為什麼造業?因為有煩惱推動造業,造業之後才有六道輪迴的果報,因此煩惱若還在,你的業障決定不能空了,所以消業障必須〝斷煩惱〞。斷煩惱一定會消業障,業障既然消了,穢土的種子就滅了,穢土就是指六道輪迴,種子是指因,六道輪迴的因若沒有,六道輪迴的果報當然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講的「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就是六道,所以能夠「隨願往生」往生一定隨著自己的願望,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能達到目的,隨願往生嘛!「故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就是說你業障消除了一定得生極樂國土。

諸位要記住,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念佛要業障消了才能往生。可是我們不是說能帶業往生嗎?沒錯,古大德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印光大師文鈔裡面也講得很詳細,帶業是帶過去的業,不可以帶現在的業。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所造的業這是可以原諒的,可以給你帶去,學佛以後知道這是壞事還要做,這就不能原諒。這個不可以帶,只能帶舊業,不可以帶新業,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這也就是淨宗法門比其它法門殊勝的地方。其它法門說實在話,連過去的業都不能帶,一定要消乾淨才能出三界,所以阿羅漢出三界了,四果的阿羅漢煩惱統統斷盡,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了。也就是前面《百法明門論》裡面所講的二十六種煩惱斷盡了,他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六道以外的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沒有破(斷)所以不能見性,淨宗法門見思煩惱不必完全斷盡,只要把現行煩斷了就可以。什麼叫現行呢?就是現在這個時候發生作用。如果現在一面念佛一面起現行煩惱就不行,諸位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能帶現在的煩惱。我們現在一定要修身清淨,這個很要緊,是我們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的關鍵所在。底下「總持者,總統攝持,更無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咒也叫總持,陀羅尼的意思。《彌陀經疏鈔演義》疏是解釋經;鈔是解釋疏;演義又再解釋鈔。可見一本經三層的解釋,所以經文「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疏給它解釋「陀羅尼者,此云總持」,這前面已講過,現在鈔又為「總持」作解釋,總持也就是咒的別名。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所以更無遺失。那麼「傳名不思議神力者,即經名不思議功德也。」這部彌陀經是《不思議功德經》,往生咒也是不思議神力咒,因為「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議」咒實在說就是經的密說,與經中的宗旨意思可以說完全相同,可見持咒和持名都能夠往生,所以同名不思議。

往生咒有兩個本子,一本(種)沒有問題,宋(劉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翻譯的,有一個是求那跋陀翻譯的,到底是那一位搞不清楚,為什麼呢?因為這兩位同一個時代,究竟是那一位翻譯就很難考據了,或者懷疑是求那跋摩,陀與摩一字之差,他們兩位都是印度,同時來到中國弘法的高僧,這是簡單介紹翻譯的人。
下面解釋往生咒的正文,往生咒總共14句,相信諸位都念得很熟,並且會背誦,但是要念到能相應?這是一個問題,往生咒因為大家很熟,所以不用念,咒可以不翻譯,因為它是佛的密語,也可以翻譯,它不是完全沒有意思,不翻是以恭敬心去受持,容易得到利益。諸位要曉得,佛法修學所用的方法,無非是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就達到目的了,所以咒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就不會打妄想,老實念,容易攝心,容易入定,如果知道意思的話,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反而不容易攝心,這在修學上,古人所講「念經不如念咒」經有意思,一面念一面想意思打妄想,所以不如念咒,咒沒意思,就不會去想,這個沒意思的咒越長越好,像往生咒不如大悲咒,大悲咒又不如楞嚴咒,咒長你不能念錯,一字一句都不能念錯,念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有功德了,久而久之你的心慢慢就會定下來,慢慢就達到清淨了,用這種的方法達到心地清淨的目標,是這個用意。但是又說:「念咒不如念佛」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那麼究竟念那一種好呢?古人所說的是個原則,不能含蓋一切眾生的根性,有些人讀經容易攝心,有些人念咒容易攝心,有些人念佛號容易攝心,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我們自己選擇那個法門,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如果不知道可以試驗看,把讀經、持咒、念佛三種方法都試驗一個階段,用兩個月時間做試驗就會曉得,那一種方法對自己容易攝心!也就是我們俗語說的收心,看那一種方法容易收心,那麼這個方法對自己就有效果、有利益,就可以堅持用這個方法,一直用到自己真正達到心地清淨了,清淨心現前就是三昧現前。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作正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健康的享受,清淨自在的享受,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到心地清淨自在,自然就會生智慧了,所謂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清淨心就是定。所以清淨心現前,就能夠開智慧,下面將這個咒的意思,依照古大德的解釋,簡單講給諸位聽。

「南無」這兩個字,在佛門裡面最普遍用的,用的最多,意思相信諸位都知道,「南無」是恭敬、禮敬的意思。我們平常講的敬禮,有皈依、有皈命的意思,那麼在梵語裡面稱為「南無」這個古音。在當時翻這兩字,那個音就念南摩,我們的語言會隨著時代變,字的形沒有變,讀音古時(古今)現在就不一樣,現在讀南讀無,古音讀南摩,咒語一定要念當時那個古音,發音才正確,所以到現在很多咒語念的不靈了,原因在那裡?我們把音全念錯了,不是念當時譯音,那個時代的讀音,我們用現代的讀音來讀,所以音不正確了,而且咒語裡面有許多是跟鬼神往來的,裡面有很多是鬼神的語言,那個音發錯了,他就聽不懂了,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的總統這大家都知道,我們中文翻譯的美國總統叫克林頓,他來的時候,你叫他克林頓,他一定聽不懂,不知你在說些什麼?音不正確,現在中外的,我們以中文翻的,叫他他都聽不懂,何況古時,那個問題就更大了,所以我們了解這一層,那麼現在怎麼辦呢?現在唯有以恭敬心,不管念對念錯都沒關係,至誠恭敬念就是。曉得我們是用這個方法來攝心,真的能夠攝心了,我們念咒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不必去計較它的音,正確還是不正確,這個音想要正確非常非常難。密宗上師雖然代代口傳,口傳也不一定正確,法師還有他的鄉音,還有方言,你想他純正,像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的原音不可能,沒有辦法相信這個音,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所傳的原音。中國人有中國人每一個地方上的方言,外國也一樣,印度古時交通不發達,那個他們認為的大國恐怕連我們現在小鄉鎮都不如,但是也有幾個他們所說的大國。所以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方言,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文字,我們中國的文字到秦始皇的時候才統一,在秦始皇沒有統一之前,中國的文字很複雜,同樣一字就有很多讀法,所以像這些情況我們都要明瞭。因此佛才教我們四依法。「依義不依語」意思對了就行,語言翻譯的文字上,不必去計較,只要他的意思正確,我們就可以遵行。所以1.「南摩」是皈依、皈命恭敬的意思。1.「阿彌多婆夜」就是阿彌陀佛,梵音翻過來的,「阿彌陀」後面還有尾音,「婆夜」是尾音,我們翻阿彌陀佛,阿彌陀那個尾音省略掉了,「阿彌多婆夜」這是完整的連尾音都有。2.「哆他伽哆夜」這一句翻做如來,合起來就是皈依,皈依阿彌陀佛如來,這個阿彌多婆夜要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實際上他這個無量是包含一切的無量。3.「哆地夜他」有很多咒裡面,念「怛姪他」跟這一句是完全相同的,梵音是一樣的,只是譯的字不相同,翻成中文的話是「即說咒曰」般若心經裡面,就是直接把這一句譯成中文「即說咒曰」,從這句下面是咒語,前面是佛號,從第四句到第十四句,這十一句是咒語,咒語一開端4.「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都」是無量意,「婆毗」是光明,所以這一句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量光。5.「阿彌利哆」是無量。6.「悉耽婆毗」「悉耽」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一切義成」,義是義理,成是成就,一切的義理圓滿成就,「婆毗」與上面一樣,光明的意思,可見這個咒語都是讚歎阿彌陀佛無量光壽,一切的無量都是這個含意。7.「阿彌唎哆」是跟前面一樣意思,都是稱無量壽佛。8.「毗迦蘭帝」這一句裡面含多義,有很多意思,第一、有無碍心的意思,佛與大菩薩在十法界裡面度一切眾生,就像華嚴會上所講的,理事無碍,事事無碍。第二、有方便的意思,善巧方便,普度眾生,他含有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下面9.「阿彌唎哆」是無量義。10.「毗迦蘭多」上面一句是8.「毗迦蘭帝」一字之差,意思很接近,稍微有一點不同,他這個後面有真如不退的意思。一切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有這個含意在裡面。11.「伽彌膩」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彌陀淨土,安養國土。12.「伽伽那」是比喻,是讚歎,他的意思是虛空或者是我們講的天界,六道裡面講天道是高高在上,廣大無邊,所以用虛空、用天界來做比喻。下面一句13.「枳多迦利」這句也是含多義,他有諦住的意思,諦是真實,說明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真實的,往這一條路是正確的,所以華嚴會上文殊、普賢二位菩薩都發願求生淨土,還有就是非常歡喜,樂意求往生,有願意去的意思。後面14.「娑婆訶」這是所有一切咒最後都有這一句,這句翻成中國的話,就是快速的圓滿,是一個祝願的意思,希望我的願早一天成就,早一日圓滿。這十四句是古大德給我們解釋咒語的大意,但是這個咒語的意思,你們了解固然是很好,不了解也沒關係,不了解老實念也一樣,如果了解呢?我門念這個咒,可以隨文入觀,念到那一句,這個境界能夠現前更加好。

下面繼續說明持咒有五種的利益,我們所解釋的往生咒,是根據蓮持大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其中還有經文,這裡順便解釋一下,因為經文跟持咒有關連,經文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任運往生」。大乘經典裡面,佛為我們開示都會稱呼「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麼?因為持咒是不是能夠得五種利益,諸位要知道關鍵就在這個「善」字。我們持咒像前面說過,有人真實依經典所講的,往生咒念三十萬遍沒效,他沒有想到,這一定要符合佛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持三十萬遍才有效,我們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在這裡,那麼到底這個「善」的標準怎麼定呢?《觀無量壽經》所講的「淨業三福」。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古大德所說的,他是大乘的大乘,是一乘的一乘,至高無上的法門,這個心若不善,怎麼能往生呢?

「淨業三福」最起碼的要具備第一福,這是我們所講的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三土中,一福都做不到,那麼我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說跟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而已,這一生想要往生很困難。為什麼?不符合佛所講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的善,三福中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這最底的四句做不到,那麼你念經、持咒、念佛,都是跟佛結個緣而已,這一生想要往生很困難,第一善就是這四句做到了,凡聖同居土有份,如果再能夠做到第二善「受持三皈依,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概方便有餘土也能有份,品位就卡高了,如果三善都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可以上上品往生,可見關鍵的字,往往我們把它疏忽掉了,輕易的看過,所以念幾十萬遍沒有效果的時候,他不怪自己,怪經典,怪佛菩薩,實在講佛菩薩是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了,自己應該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有善的標準!佛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我的份嗎?這個卡重要了,所以淨業三福不能不仔細研究,你才能真正的明白孝養父母,什麼叫做孝?怎樣養?這個裡面是一個大學問,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具足這樣的條件,就是佛門的標準,完全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資格,然後選擇這個法門,用這個方法來修,所以說:「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這是第一個利益,阿彌陀佛常在你的頭頂,這個就是得到佛的本願威神冥冥中的加持,佛雖在你的頭頂,但是你自己看不見,雖是看不到,他真實的在你的頭頂上,在保佑你,在加持你,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修淨業求往生,這個機會真難得,一定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法器,這個法器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定要具備佛對我們所要求的條件,我們統統具足,這才有資格接受這個法門。這個條件是什麼?就是「淨業三福」所以現在《觀經》裡面,有一段文很重要,韋提悉夫人親眼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生起無限嚮往羨慕之心,想要求生到極樂世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用什麼方法修可以以往生!佛還沒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說完了囑咐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可見這個話很中要。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楚,沒有這個基楚決定不能成就。所以真正想要修,真正想要在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呀!

第二個利益呢?「日夜擁護」白天晚上阿彌陀佛與諸佛菩薩護法善神都擁護你,都保護你,為什麼?因為你是真正阿彌陀佛的學生,往生咒的第一句就說:「南無阿彌多婆夜」就是表示我皈依了阿彌陀佛,也就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學生,我們今天的持念這個阿彌陀佛不承認的,不是真正他的學生嘛!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不夠資格,這個資格條件是限制「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三福一條也沒做到。如果做到了就行了,做到了,你皈依才是真正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駝佛的學生,一切諸佛都尊重你,菩薩善神那有不擁護的道理呢?
第三利益,「無令怨家而得其便」這個怨家債主也沒有法度接近你,這個好處在那裡呢?當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帆風順,沒有魔障,「怨家而得其便」就是魔障,魔障多,魔障絕對不能避免,為什麼?因為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不曉得結了多少怨呀!由其是吃眾生肉,吃眾生肉是跟他結了深仇大恨,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不是假的,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欠錢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這一生不還,來生一定要還,若想到這一些因果報應,實在太可怕了!所以以前不曉得做了些惡事,現在明白了,絕對不要再造了,不跟任何人結怨,不跟任何人有絲毫債務的糾紛,還的乾乾淨淨,我們在菩提道上才能減少障碍,這個是已經知道的,還有些不知道的呢!過去生中所欠的不知道的,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將自己修學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他們抵債,「願以此功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個就是抵債,還債,你們不要來干擾我,我修行成就了後利益統統是你們的,回向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此地,所以佛菩薩護法善神,因為你自己有這功德,佛菩薩加持保佑你,就更方便更容易了,這一樁事情諸位若是詳細讀《地藏經》就明白了。

第四種利益,「現世常得安穩」你現在在這個世間常常得到安穩,就是我們講的平安!縱然有大災大難,你也能夠度過,平平穩穩度過,免受災難之苦,這就是說共業跟別業不一樣,這一點不學佛的人不懂,稍稍有一些修持,涉歷一些佛法的經論,大概多少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修持、讀經、念佛,斷惡修善非常重要,為什麼呢?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亂世,將來究竟要亂成什麼地步,誰都不敢預料,而且不是一個地區亂,是全世界都亂,什麼是最安全的呢?有修福有修德是最安全的,這是真(正)的,你雖是有財富,財是五家共有的(五家:惡王、不肖子、水、火災、盜賊)。再大的財富一天可以丟得乾乾淨淨,古今這個例子太多了,不是真正你的,權勢地位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保障,真正的靠山。真正的保障靠山是人要積德,有福有德你身上雖然什麼都沒有,但你到什麼地方,人家一看到就生歡喜心,就恭敬你,就來照顧你,這才真有福了,能夠度過災難,現世常得安穩,這句裡面誦咒是得佛力加持,但是你基楚的修持,這個德行就是那個善字,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真正修淨業三福的,這種善人,能夠得到一切天人善神的保佑。我們常常要提醒自己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有才富,這是什麼?是暫時(過眼雲煙),換一句話說,你暫時有權處分,不是永久的,那麼暫時有權處分,我們若把它做好,做的是善事,積功累德。如果我們處理的不如法呢?就造罪業,要明白這個道理,人生非常短暫,何況古人講的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了,所以什麼都要看淡,都要放下,盡心盡力為社會、為大眾造福,不要只想自己,不要只想自己的家庭,你若真正積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薩照顧,有護法善神保護,比自己照顧(卡)週到,其實自己照顧不到,只有求佛菩薩、求護法善神來照顧才是可靠的。我們若仔細觀察,能夠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法,也就是應該怎麼修法,這樣就不會有錯誤了,這是講現前所得到的殊勝果報。

最殊勝的是在臨終,就是第五種利益,「臨命終時任運往生」這裡面是無比的殊勝,就是能夠任運,任運是自在,生病就不自在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去,也是不自在,自己曉得什麼時候往生,不生病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古今確實有,這一點都不假的,能夠這樣一生沒有白過,這一生過的真正有意義,真正有價值。別人能夠,我為什麼不能?在台北市早年有一位念佛團,這個念佛團在龍江街中興中學的隔壁,這個創辦人李繼華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個老人家八十多歲往生的。在他往生兩個月前就曉得,有一個星期假日去看老朋友,向老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往生的那一天,因為他小孩都在美國,老夫婦兩個住在台灣,這一天兩老人家坐三輪車去念佛團參加共修,他們每星期有一次的共修,在三輪車上跟他太太說:他說我要往生了,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寂寞?他太太不曉得他那一天要往生。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說你能往生太好了,你就不必掛著我,這等於太太同意了,他們共修就跟平常打佛七一樣,不過只有一支香的時間,這一支香當中有半小時的開示,講開示都是這些老居士輪流講的,那一天聽說是輪到魏老居士,他就跟魏老對換,說今天由我來講,因為他年歲最大,是這個團體的創辦人,魏老很敬重他,就同意了,那一天他老人家一上台開示,講了一個半鐘頭,講得非常歡喜,苦口婆心勸大家要念佛求生淨土,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我要回家了,人家以為他八十多歲年紀那麼大,講了一個半鐘頭講累了,以為他要回家,沒想到下了台,講堂旁邊有個小客廳,他就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你看多瀟灑,多自在,往生之前講了一個半鐘頭,任運往生,生死自在(這個學佛才沒有白學)菩薩的眷屬他生到極樂世界是菩薩,而且不是普通的菩薩了。《彌陀經》上講的「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不得了,阿鞞跋致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那個地位多高呀!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一般的人若靠自己修,修到這個地位,阿鞞跋致最底的是七地菩薩,在別教裡面講,也要修滿兩個阿僧大劫才能達到這個地步,你看淨土宗的修行,一生就成就了,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不可思議,這是第五種的利益「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所以諸位特別要記住這個關鍵的所在,就是那個「善」字,他標準在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到這五種利益。同樣一個道理「善男子善女人」你或者受持(讀誦)《阿彌陀經》或者能持彌陀聖號,都能夠得到同樣的利益,並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這五種(利益)。讀經、念佛統統都能得到,那個關鍵條件,就是那個善字,諸位特別要記住這一點,「淨業三福」你能夠把三福統統做圓滿是上上品。這五種利益就講到此,告一段落。今天是八五年度最後一次的共修,希望諸位在這短短十二次共修中,能夠有所收穫,才不會辜負諸位每星期在百忙中,抽兩個點鐘的時間在此,光陰一去不再回頭,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在每一刻,不要浪它隨便浪費掉,希望我們要隨著新年的來臨,除舊換新,放下不好的煩惱習氣,過著自在快樂的人生,祈求阿彌陀佛的慈光隨時地照耀諸位,也希望諸位新年開始大家要爭取作佛陀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以三福的第一福作為我們明年努力的目標,諸位有同意嗎?我們大家先拜個早年,最後祝福諸位新年快樂!事事如意!達成願望!阿彌陀佛!

記得去年最後一次共修會,我們大家同意要做佛陀真正的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同時發願在三福中的第一福作為今年努力的目標,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將自己的品德提升到這個標準,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諸善上人俱會一處,如果我們一點善都沒有,跟他們格格不入,他們是上善,我們至少也有一點兒善,在佛陀的加持之下,我們也跟上善的差多了,這才行,不能一點善都沒有,所以這要求做到「善男子善女人」的資格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往生咒是密說,《彌陀經》是顯說,表達的方式雖然不一樣,內容實在是無二無別。我們看前面往生咒每一句翻出來的內容確確實實是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跟《阿彌陀經》的旨趣是一樣。蓮池大師這種的做法實在講,真(煞)費苦心,因為閻浮提眾生就像《地藏經》所說的,性情不定,朝三暮四,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念佛不老實,看到參禪的人,就想要去打坐參禪。看到學密的,他就想去念咒,這樣(款)的修學,是不會有成就的,不但念佛念不(無)好,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都學不成就。所以大師這個做法無非是教給我們專心(死心踏地)老實念佛。〈疏鈔〉每一段後面有稱性而談,這個稱性是屬於禪宗,這就給我們說明《彌陀經》那一段那一句豈不是上上禪呢?附上(加)往生咒不是學密嗎!往生咒是無上的密咒,我們這裡也有了,這個只有一個用意,一個目標,叫我們認識清楚老實念佛,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古德講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這不是假的。下面『鈔』的解釋,大師把這個意思說得更清楚,「詳陳彼國,依正莊嚴,信行願門,如經所明,是之謂顯」,陳是陳說,詳詳細細把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陳說;依是生活環境的狀況,正是說阿彌陀佛以及十方往生到西方世界的那一些人,在西方世界修學的狀況,都講的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我們把三經合起來看,古人叫做三經合參,《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起來看,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形就十分的了解,唯有真的了解,真的明白,我們的信心才能生起來,這信心生不起來是我們對西方的情形不清楚,聽說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有疑惑,這個信心就不清淨了,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信心才能清淨,有信心,有強烈的願望,願生淨土,願見彌駝,這個願非常的重要,有信、有願、才肯去實行,行是以念佛為正行,在《無量壽經》特別是經中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教我們斷惡修善,持戒念佛,這是助行。《觀無量壽經》所講的三福九品,也是屬於助行,正助雙修決定往生,像經上明明白白給我們講出來的,這叫做顯教,非常明顯。若「遵佛密勅,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謂密」最重要的條件是要絕對的信心,絕對不可以有一絲毫的疑惑,顯教裡面有疑惑還不要緊,因為經教裡面可以幫助你解決。密教有疑惑就不行了,就不能成就,所以要絕對的信心,為什麼?因為咒沒有解釋,佛這麼說的,你就老老實實持,就像經上所說的,你能將往生咒持三十萬遍,就決定能夠往生。古往今來確實有不少人,看到經上所說的,他就念,念三十萬遍了之後沒效果,你們知道什麼原因嗎?剛才講過,他沒絕對的信心嘛!一面念一面懷疑,試試看三十萬遍到底是真還是假的,不是真心,是用試探的心去念,這樣念三十萬遍,就是三百萬遍也無路用,這個毛病就出在他用試探的的心,看看靈不靈?結果就是不靈,所以持咒那個心不能假,不能用試探的,不能用猜測的,持咒的人老實講,我們常常講老實念佛,持咒的人要比老實念佛的人還要老實才行,有一絲毫不老實,那三十萬遍就白念了,不能成就,道理在此,不是咒不靈。

「了凡四訓」那個小注裡面有一段舉一個譬喻說:會畫符的,那個符就靈,不會畫符就被鬼神恥笑。那個符怎麼才會靈呢?誠則靈,誠的標準是什麼?曾國藩說過,在他的讀書筆記裡面對這個「誠」下了一個定義,他說:「一念不生謂之誠」心裡一個念頭都沒有,這是誠,心裡若有一個念頭就不誠。所以畫符的人,平常他要練習,練得很熟,若不熟,動一個念頭想一下就不靈了,所以他一筆下去,一道符畫成功,這個時候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符就靈,起一個妄念就不靈了,所以說:不會畫符的被鬼神笑,不會畫符就是畫符的時候有念頭,同樣一個道理念咒,有人念的靈,有人念的聲音一字都沒有念錯,就是不靈,這個只有一個道理「誠則靈」。所以諸位要知道,越長的咒越困難,因為時間長不容易保持無打妄想,一個妄想起,那個咒就持不靈了,所以古人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六字或者四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四字當中一個妄想都沒有可以,很容易做到,靈呀!所以淨空法師勸大家用十念法來修持,一日的中間九次念十聲的佛號,方法是早晨起來盥洗完後,與晚上睡前各一次,一日三餐各一次,上午開工和收工各一次,下午開工和收工各一次,總共有九次,每一次稱念十聲四字或者六字佛號,日常若有定功課的人,可以照常。十聲佛號時間不用一分,容易攝心,這十聲佛號中間沒有一個妄念,這場功課時間雖然短,但效果靈,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號不斷,一日生活中,佛號相繼,久而久之,受持的人氣質心性漸漸清淨,這十念法有二個名稱,一個是叫做「淨業加行十念法」這是對有定功課的人說的。因為這十念法是在原有的功課上加行的,另外一個叫做「簡要必生十念法」這是適合目前工商時代工作繁忙無定功課的人。而這個方法時間短容易攝心,符合淨念相繼,都攝六根的標準,效果就非常顯著,所以持咒念佛要懂得這個裡面的要訣。一件事情(佛)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個是顯說,一個是密說,顯密圓融。如果「兼持則雙美畢具,單舉亦交攝不遺,故曰圓通」。這一句說的很好,「兼持」我們現在都採取這個方法,《阿彌陀經》念完再念三遍往生咒,有顯有密這個叫做兼持。「雙美畢具」畢具就是一絲毫缺憾都沒有。可是單舉呢?或者是單念經,或者是單念咒也可以。念經是顯,顯中有密,雖然不念咒,這個密意都在經中,單持往生咒也行,雖是密意,經也在密意之中,所以單持一種意思還是圓滿,這才叫圓通。因為講到圓通,順便解釋:『圓通是《楞嚴經》上的話,這句話在華嚴裡面叫做無碍,無碍就圓通嘛!有障碍就不通,就不圓了,這在《華嚴經》上清涼大師稱為四無障碍法界,所以圓通就是〝無障碍的法界〞。是指如來與大菩薩所證的境界,這個大菩薩是圓教地上的菩薩,無障碍的法界是指他們所證的,華嚴所講的理無碍,事無碍,理事無碍,事事無碍。楞嚴用圓通這兩個字,就統統把他說盡了。』

上一次我們講到《彌陀經》與往生咒兼持,是我們現在普通所用的方法,如果單念經,或者是單持咒意思也圓滿。下面我們就持咒與持佛名號作一個簡單的比較。疏鈔裡有一段文說:,「雖云交攝,而專持名號猶勝持咒,亦勝餘咒,亦勝一切諸餘功德」。這段的開示,老實講,要不是蓮持大師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我們實在不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雖然常聽到,也常常在祖師註疏裡面看到,但究竟是怎麼不可思議不曉得,懵懵懂懂含含糊糊(這個不行)。蓮持大師在這一段把怎樣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到什麼程度為我們說出來了,真是難得。下面(一句一句)為我們解釋,這段是〈鈔〉的文,「偏讚持名也」讚是讚歎,所有一切法門當中,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在這些法門裡面,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特別讚歎持名,而且專持阿彌陀佛名號,這究竟為什麼要這樣讚歎?底下就給我們說了「專持名號猶勝持咒」這是第一點比較,持名比持咒的功德大,比持咒的效果殊勝,持咒是持本咒,就是淨土宗的本咒,也就是往生咒,前面說過:「誦三十萬遍,則見阿彌陀佛」,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能見阿彌陀佛,但是經上給我們講持名「則一日一心即見佛現前故。」那往生咒就不如佛號了,佛號至心稱名,一日一夜阿彌陀佛就現前了,就得一心不亂,往生咒要念三十萬遍,佛才現前,這就說明咒不如佛號。蓮池大師講過這種話不是隨便說的,都是有經典做依據,三十萬遍往生咒要念很長的時間,這一句佛號一日一夜超過三十萬遍的往生咒。

下面又說:「又咒云:晝夜六時各誦三七遍,能滅五逆等罪」念往生咒就要晝夜六時,各誦三七遍,三七.二十一遍。諸位要記住,是晝夜六時,每一時念二十一遍,一晝夜念六次,晝三時,初日分一遍,中日分一遍,後日分一遍,夜分也是初夜分一遍,中夜分一遍,後夜分一遍,還要真誠的念,才能滅五逆等罪。而持名呢?一聲誠誠懇懇,這個剛剛才說的,要記住,要真誠的心,不誠就不行,至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佛號比咒卡殊勝,這都是佛在經上講的,但這關鍵就在真誠,這是因。佛現前滅五逆罪是果。諸位要知道,這中間還有一個緣,如果沒有緣,果就不能現前。因此我們每一天不只念一聲的佛號,佛也沒現前,這是什麼原因呢?當然第一是因不正,緣缺乏,緣是什麼呢?就是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是緣,我們果然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真誠的心,那就靈了。善的標準前面有說過,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就是淨業三福,這是善的標準,人天的善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要真正做到,若做不到,天天念也沒用,天天念那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做得到只是人天善而已。二乘的善還要加三句,從這個四句做基楚在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小乘「善男子善女人」。我們這個法門,這個經典,是大乘菩薩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說過這個法門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正第一無上的法門。所以這個善的標準要求就更加高了,所以還要加上「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些統統做到了,以真誠的心來念這句阿彌陀佛,確實念一聲佛號滅八十一劫生死重罪,往生淨土上上品往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有人看起來,好像很愚痴,像倓虛法師講的,諦閑老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鍋漏匠是古時盤、碟、磁器摔壞了,可以補好再使用)諦老法師在金山住時,當知客,有一天他家鄉來了一位老鄉,是他小時候的玩伴,這個老鄉找他說要出家,要認他做師父。諦老說:「你不行啊!你要出家,這麼大的歲數了,四十多了,沒讀過書,學經教自然是學不來,苦行又怕你無法忍受,你要出家不是找麻煩嗎?」勸他多次,他堅持非出家不可,這從小就認識又是老鄉,諦老不得已說:「你一定要出家,要聽我的話,我就收你做徒弟。」他說:「那當然,我認你做師父,你怎麼說,我一定聽。」諦老說:「你這麼大歲數了,現在要學經教也來不及,你就直接修行。」他說:「你說什麼我都聽,只要浪我出家」。諦老說:「早先有個做手藝的人,出家修行成道,你就學他的方法」。他說:「你收我做徒弟,你怎麼說,我怎麼做」。諦老接著說:「你出家以後也不必受戒,我給你找個小廟,你不要出廟門,就老實念佛,我給你找幾個功德主,護持你,供你吃飯,在裡面什麼都不需要,你只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再念,黑夜、白天不間斷的念,什麼事也別管,到時候吃兩頓飯,我給你找功德主」諦老法師那時也很有名望,信徒很多,就託人辦好這件事,教他修行的方法,就是閉方便關念佛,一間小廟一個人住著,每天有老太太到時候來給他煮兩頓飯,聽諦老告訴他這個修行方法,一定是好方法,一定能得好處,但他也不知道將來會得什麼好處!諦老就回去金山了,以後他念了三、四年工夫,什麼地方也不去,他那時,人在初發心的時候,勇猛精進,告訴他這個法門,他就誠心,修到底。他聽老法師的話,只要睡醒就念佛,有時繞著佛念,累了就坐著念。老法師也不知他念得怎麼樣了!就這樣念了三、四年。有一天他對煮飯的老太太說:「明天你不用來給我煮飯了,我不吃午飯了」老太太以為明天有人請他,這三、四年也沒看他去那兒?他說在當地有兩個親戚朋友,他出去看看就回來,所以對老太太說:「明天你不用給我煮飯了」。老太太以為他出去一趟,明天一定是有人請他吃飯,第二天老太太掛念師父,到吃飯的時候,就去小廟看他有回來沒有?小廟貧窮不怕賊,雖是有門也沒關,老太太想想就說:「師父吃飽飯回來了。」裡面沒人答應,走進屋內,看他在床鋪下邊站著,臉向窗外,手上拿著數珠,老太太一看問他的話,他也沒有回答,仔細一看師父已經死了。念佛站著往生的,後來他幾位護法送信給諦老法師說:「你的徒弟站著往生了。」諦老坐船第二天就來了,一看他已經站著兩三天,就這樣直直的站著,老法師這才給他辦後事。人家念三、四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他三福沒學過,你要問他三福,他不知道,他怎麼能那樣殊勝的往生呢?說實在,三福那十一句他統統做到了,統統具足,但是你問他,他說不出來,他雖是不知道,但他做到。這就是古人所講的「愚不可及」他雖然愚,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們不如他,他心地清淨善良,一樣一樣去比,這個標準他統統具足了,聽老師的話,奉事師長,他做到了。老師叫他怎麼去做,他一點都無打折扣,老老實實去做,百分之百的順從,樣樣都做到。所以他緣具足,心地真誠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以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因具足,那麼它因緣具足,果報現前,當然是無比殊勝,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否則的話,怎麼有人念靈,有人念不靈!到底是不是他幸運?很僥倖?不是的,絲毫僥倖都沒有。所以理論事實真相明瞭之後,我們就曉得應該怎麼修!所以三福非常非常重要。

上個星期講到持咒與持佛名號的比較有三點,第一點:專持名號猶勝持咒,已經有作簡單的解釋。第二點:「亦勝餘咒」餘咒是指往生咒以外的一切神咒,都不如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心經》講到後面「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而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我們看蓮池大師的〈疏鈔〉就知道,他說:「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靈不測,斯名大神。」這個大神咒從名字的含義來看,那麼六字洪名當之無愧了。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大願裡面的第十八大願,第十八願是十念往生願,內容是說造作五逆十惡的人,臨終遇到善友勸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一念是盡一口氣念佛,念多少聲不限定),這個有那一種咒能夠比這句佛號呢?縱然其它的神咒也有這個能力,但是「一生便得不退」大概其它的神咒找不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證三不退,這是所有一切神咒裡面都找不到的,也就是清楚明白給我們說持咒不如念佛的地方。但是這希有難信的法門,若不是有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緣,那裡曉得名號的殊勝確實威靈不測呢!威是威德,靈是靈感,亦就是威德靈感(不法度)預測,因為「十念往生,一生便得不退」所以叫做大神咒。其它大明咒等,蓮池大師就省略沒有解釋,但是古大德在小註裡面有解釋,實在講這個很重要,所以下面為我們說明:「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這就是大明咒,明是明心見性,名號功德的成就,要決在專精,名號好持,它很短,一句容易攝心,所以叫易行道。其它的跟這個法門一比較,都叫做難行道。沒有那麼容易,念佛持咒、誦經都是練功夫,練功夫最要緊的就是攝心,攝心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攝心,我們能不能攝得住,是一個問題,越簡短、越精要、越容易攝心。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講理要詳細,越詳細越好,我們才能清楚,才能明白。修行的方法呢?就(要)越簡單越好,簡單才容易,所以修行不可以複雜,不能太困難,不可以多。那麼這句佛號就是符合這個條件,如果一句佛號真正老實念,縱然不能得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決定不成問題。若是得到功夫成片,你眼前就有大受用,佛法真實的利益,你得到了,功夫成片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

第一煩惱輕,煩惱還沒斷,斷就得一心不亂了,雖然沒斷,但是輕了,沒有以前那麼重。第二妄念少了,妄念還有,沒有以前那麼多。第三智慧長,人忽然聰明,以前對人、對事、對物都糊里糊塗,現在明白了,不糊塗了。第四法喜充滿,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心裡充滿歡喜,跟諸位介紹(講):法喜是我們講求養身之道,裡面最殊勝的營養劑,真能夠使你青春永駐,能夠使你不會老,無(不)病!而且對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凡夫真可憐!生不曉得從那兒來,死不曉得往那裡去?糊里糊塗來、糊里糊塗去,這叫做可憐!所以你若得到工夫成片(成片是心裡的佛號成片,除佛號以外沒有其它的妄念。)那麼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所以說前途一片光明,縱然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得不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確實不是容易的,是最高段的功夫,但是功夫成片,我一定可以得到,等到我們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光一照,就把我們成片的這點功夫立刻提升到一心不亂,這是佛力的加持,假使我們是「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謂事一心不亂)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境界)所以羅什法師翻譯《彌陀經》翻作一心不亂,並沒有翻錯,但是要知道梵文原來的經典沒有一心不亂這個意思,沒有一心不亂這個意思,看玄奘法師《彌陀經》的譯本就知道了,是「一心繫念」,但一心不亂確實是往生的時候蒙佛力加持,把你的功夫提升去,所以羅什法師翻這個意思,也不能說他錯了,一心不亂就能夠斷無明,見自性,所以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大明咒。
下面說:「往生彼國,究竟成佛,無上咒也。」成佛沒那麼容易,成佛除了斷見思煩惱以外,要破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無論用什麼功夫,學那一個法門,你一定要明白,如果不斷煩惱,決定不能證果的,假使有人說煩惱不斷也能證果,那是騙人的,沒有這個道理,不過煩惱未斷,只伏住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做帶業往生。這個法門也說明很清楚,只帶舊業,不帶現行,這個前面也曾講過,不要以為帶業往生,就拼命造業沒關係,將來還可以往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帶的是過去的舊業,不是帶現在的業,這才能往生。所以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把帶業往生搞錯了,認為現在造的業也能帶,這就錯了。所以無論是參禪或者是學教,或者學密(持咒)都要斷見思惑,才能成就了生死出三界,那麼現在我們想想看,見思惑能不能斷?不要說是斷伏都伏不住了,還有希望成就嗎?這是個大問題,真的仔細想一想,是非人我,貪瞋痴慢疑,沒有一樣放下,換一句話說,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障碍,何況其它的法門!這就是心不清淨,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今天講實在的,唯一的目標,只有這個目標,能夠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老實念佛,萬緣放下。蓮池大師到晚年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一本《阿彌陀經》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保險了,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保險公司的大老板,決定一生成佛,而且成究竟圓滿佛,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無上咒。
下面一句「證無生忍,迴入裟婆度眾生,無等等咒也。」無等等是無上的無上,沒有跟它相等,才叫無上的無上。為什麼沒有能跟它相等的呢?因為證無生忍,那麼什麼時候證無生忍呢?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無生忍(無生忍簡單的說就是對無生之法忍可,了解透澈)這是所有一切經論裡面所沒有的,因為照一般經論說:無生忍是七地菩薩所證的,七地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再往上去是寂滅忍,十地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是中品,佛是上品。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無生忍的菩薩?,《阿彌陀經》上講的,《無量壽經》也是這麼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就是無生忍的菩薩。但這不是修證的,不是修得的,是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神通、道力、智慧等等就跟七地菩薩一樣,但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修的,這個很難懂(不容易了解)。比喻:你投生在富貴的家庭,父親是一位大富翁,你從小受父親的福蔭,自己沒賺錢,生活環境過得那麼好,出門有豪華的轎車給你坐,這一種享受是享受你爸爸的,不是你的,雖然不是你自己的,但你具備有投生在這個家庭的因緣條件,你就有名份享受你爸爸給你的一切。同樣的道理,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享受,統統享受阿彌陀佛的,等到自己在那一種優越的環境之下,把見思、塵沙、無明惑斷了,進一步分斷無明,從十住十行十迴向斷三十品,再到七地的時候斷七品,總共斷三十七品無明,這個時候就是靠你自己,在你還沒到這個程度,是仗佛力加持,就好比你自己有能力在社會上做事,能夠賺錢了,這個時候你的一切受用是靠你自己的,不是靠你爸爸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好處,是其他諸佛國土所沒有的,雖然在你修學的那個階段很苦,沒有這麼好的享受,但是生到極樂世界的那一種殊勝,是任何一個佛世界都不能夠相比的,這個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我們的信心才能清淨,才能堅定,我們的願力才能真誠懇切,非去不可,到那裡得到阿彌陀佛無比殊勝的加持,你立刻(馬上)就可以回入裟婆世界,度你的家親眷屬,度有緣的人回入裟婆,這句是特別對裟婆世界感情重的眾生說的。其實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心開意解,就像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跟以前的心量不一樣,展眼看虛空法界,原來十方世界裡面有很多我們的家親眷屬,不僅是裟婆世界這幾個人,你同時都可以幫助他們,雖是迴入裟婆,但是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身邊也有你,裟婆世界也有你,是化身來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種能力,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千百億化身,這多自在,十方世界你所認識人,有關係的人,你都能夠化身無量無邊,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化什麼身,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普度眾生。所以說這一句名號是無等等咒,我們應該相信這句名號功德不思議勝一切神咒。

持佛名號的功德殊勝,有提出三點作比較,今天說到第三點,持阿彌陀佛的名號超勝其它一切法門。下面這段說:「亦勝諸餘功德,六度萬行,法門無量,而專持名號,則種種功德,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為我們指出念佛法門第三點的殊勝處。前面講過第一點的殊勝,念佛勝過持往生咒。第二點殊勝說明念佛勝過持一切咒,為一切神咒所不及的。現在第三點呢?蓮池大師告訴我們,它超勝了無量無邊的法門。因為無量無邊的法門,都不出這六字洪名之外,所以這一句佛號,實實在在是盡虛空徧法界一切諸佛的大總持法門。文中「六度萬行,無量法門。」大乘包括了小乘,而六度就是整個大乘法的總鋼領,無量無邊的法門,菩薩六度萬行就包括盡了,但是能夠專持名號種種的功德,更加攝無不盡,可見專持名號又勝過六度萬行,無量的法門,諸位要知道,它的著眼點就在這個「專」字,這字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得不到念佛的種種功德利益,問題就出在這個「專」字上,我們沒有在「專」字上下功夫,就像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加雜,我們念佛加雜的東西太多了,加雜很多世間法,心裡放不下的事情很多,還加雜許多其他的法門。因此持名的功德就不顯著了,假使我們能專,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放下專持名號,那個功德利益就非常明顯了,而且很短的時間就見效,短到什麼程度呢?《彌陀經》佛給我們說:若一日,若二日,頂多七日就見效。你要問這是真的嗎?有可能嗎?確實真的,確實有可能,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能夠看到這些例子,看到這個事實。這是我們不能不相信,因為加雜不專的傷害太重。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裡搞生死輪迴不能出離,諸佛菩薩眼中看到,真正叫做可憐!迷在三界六道,三界六道像迷宮。雖然時時刻刻想出去,就是找不到門路,永遠在裡面團團轉,佛雖然講的很清楚,說的很明白,你想要超出,要「一門專精」這個話,我們聽多了,我們也看多了,可是從來不去做,多聽多看依舊不起作用,一定自己要認真的去做。在古時看到最明顯的例子,這是〈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記載的,宋朝瑩珂法師念佛三天往生的,法師有一天忽然想到梵行有虧損(缺),會墮惡道,所以向常住其他的住僧請示,對方拿了一本戒珠禪師所編的往生傳給他看,看了後有所感動,因此在室內,面向西設一個坐,關起來念佛,差不多念三天就夢見佛及大士給他說,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要好好努力勉勵自己,他向佛稟白說:「閻浮濁惡,容易失去正念,我願意早生安養(極樂世界),承事眾聖」佛也答應他說:你的志願既然如是,三天後才來接你,果然三天後他請大眾師為他誦《彌陀經》,他對大眾師說:佛跟聖眾來了,就這樣往生。還有一位現代的,在美國有一位從來沒有接觸佛教的周廣大,這個事跡曾說過,他臨終三天前接受耿繼華居士勸導他念佛求往生,結果三天後蒙阿彌陀佛接引。你看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沒錯啊!三天就成就!可見經上講的一日至七日不是騙人的,那是真正放下,徹底放下,一心專念的成果。平常一般的人念佛,我們在〈傳記〉裡看到,從半年到三、四年,大概都可以成就,有的人因為看到〈往生傳〉那些念佛的人,念了三年就往生了,他認為那是巧合,可能他的壽命到了,這是不可能有那麼巧合。三年功夫成就他可以走,也可以不走,不走是他想要留世間度眾生幫助別人,接引大眾,這是他特別的悲心。可是接引大眾要有緣份,那一個有成就的人沒有慈悲心呢?那一個成就的人自己能往生,而不願意多帶幾個人往生呢?這要有緣份,緣是什麼?我勸你,你肯接受肯聽,這就是有緣,我勸你,你不相信,不接受那就沒有緣,沒有緣就要走了,沒有理由再住在這個世間,有緣就是他在這世間多住幾年的理由,有度眾生緣一定要多住,沒緣呢?早一日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這是專,專精的利益不可思議。那麼我們的專,為什麼做不到?當然是沒有徹底放下,沒有徹底放下是因為沒看破,換一句話說,就是對兩個世界的情況沒搞清楚,如果把西方極樂世界跟裟婆世界的情形徹底明白,清清楚楚,那就不一樣了,徹底明白那麼世法間法決定不染,為什麼?你將《金剛經》佛所講的完全證實了,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這兩句話不僅是說世間法,佛法也是虛妄的,佛在世間所講的一切佛法也是有為法,只要是有為法,就是虛妄不實的,就像手指月亮,手指頭不是真正的月亮,但必須借手指頭的指示,我們才正確知道月亮的方向。佛所講的一切法,就像手指頭一樣的作用,所以也是虛妄的,因此世出世間法統統要放下,放下之後真心就顯露出來,有一絲毫放不下,那都是障碍,都是麻煩,障碍什麼呢?障碍了我們自性,障碍了我們的本心,學佛最終的目的,最大的願望是成佛。什麼叫做成佛?就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也就是禪宗說的明心見性,心性圓滿的顯露,就是佛,就是究竟圓滿的佛,究竟圓滿的顯露,裡面一絲毫的障碍都沒有,所以大乘佛法常常說:「只須除妄,不必求真。」求真的念頭還是妄念,所以不必求,我們求生淨土,那是願。在日常功夫上不要有這個念頭,一句佛號老老實實念,如果一面念一面求這,又有(成)障碍,心很難得清淨,功夫很難成片,不容易得一心不亂,所以「願」跟「求」要辨別清楚,有願無求,心是清淨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平常大乘說一切佛菩薩的願,歸納起來不出〝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諸佛菩薩的總願,大願的鋼領,有願不免有求,這樣才能夠證實相。

下面說:「種種功德,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這個種種功德,不僅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說的無量法門的功德,實際上呢?包括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不出一心,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又很實在,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自己修學的功德很少,要到那一天才能成就呢?其實我們要是得一心,我們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了,為什麼?因為一切諸佛如來是一心,我們也得一心了,我們的心跟諸佛的心是一個心,沒有分別,沒有界線,那麼你想想,一切諸佛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都變成自己的功德了,可是你要知道,如果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還是一個心,這就是值得我們深思了,一心的含義是無盡的深廣,我們跟佛一心,我們跟人道眾生一心,我們跟跟阿鼻地獄的眾生也是一心,十法界因緣果報沒有一樣不具足,那一個果報起現行,這個權利確實不是在別人,是在自己,就看你怎麼選擇了,這是事實真相,因此眾生才有共業、別業的差別,你若覺悟了,迷惑就漸漸捨棄,悟性天天在加強,你這回頭,就是共業裡面出現了別業,就是這個道理,迷悟是真妄的關鍵,苦樂的關鍵,升墮的關鍵,聖凡的關鍵,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這裡舉出兩位作為我們的榜樣,一位是《觀無量壽經》當機者韋提希夫人,他在這個世間吃到苦,遇到仵逆大災難,想要得到解脫,向世尊請示,世尊還沒有教他,先把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狀況展示出來給他看,就像現在看電視銀幕一樣,佛是以他的神力把諸佛剎土變現在她的面前,讓她都能看見,她統統看完之後,她選擇極樂世界,世尊很歡喜,她選擇不錯,這一尊佛歡喜讚歎,一切諸佛都歡喜讚歎,這一念覺悟,真不可思議,真實了不起,因為無量劫來的輪迴,你在這一生選對了法門,決定能夠超越,而且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是多難得多殊勝!任何一個法門就是選擇你有能力修學,也不能在一生當中成佛,這個諸位必須要曉得。另外一位是大勢至菩薩,他是淨土宗的初祖,我們在《愣嚴經》裡面讀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他真是專,專到極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無上道,他用什麼方法呢?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還要念《阿彌陀經》,他連《阿彌陀經》都不用念,就是一句佛號從初發心到成無上道,成無上道之後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還是用這個法門,自行化他,永遠不變,我們在一切經裡面看,確確實實他老人家真是第一了,這個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效法,這也就是「專持名號」功德殊勝的證明。
[1]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卷1) T12, p0351c

沒有留言:

解釋四弘誓願

記得上一次講到「發菩提心」的時候,特別提起「四弘誓願」是菩提心具體的實踐,當時我們只是略略(簡單)講過,因此這次單獨提出來解釋一下。「四弘誓願」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讀(念)過,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句的含義實在是包括了所有的佛法,...